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市场调研在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运输行业 >

2025年中国汽车线控转向模块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占有率分析报告

时间:2025-06-19 01:57来源:www.cninfo360.com 作者:市场调研员 点击:

2025年中国汽车线控转向模块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占有率分析报告

引言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线控转向(SBW, SteerByWire)技术作为未来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正逐渐成为汽车制造商竞相布局的关键领域。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线控转向模块行业将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从市场竞争格局、主要企业分析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对这一行业进行全面解析。

一、中国汽车线控转向模块行业现状

线控转向技术通过电子信号取代传统的机械连接,能够显著提升驾驶安全性、操控性和舒适性。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线控转向模块的需求持续增长。据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汽车线控转向模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将达到25%以上。

目前,中国线控转向模块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壁垒较高,市场参与者以国际巨头为主,例如博世(Bosch)、采埃孚(ZF Friedrichshafen)和捷太格特(JTEKT)。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如比亚迪、华为、经纬恒润等也在积极布局,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差距。

二、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 国际巨头占据主导地位 当前,国际厂商凭借其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上的先发优势,在中国汽车线控转向模块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例如: 博世: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在SBW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并与多家国内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采埃孚:其新一代线控转向系统已实现量产,并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平台。 捷太格特:专注于转向系统研发,其产品以高精度和可靠性著称。

2. 本土企业加速追赶 随着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的大力支持,国内企业逐渐加大研发投入,并在某些细分领域取得突破。例如: 比亚迪:依托其在电动车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线控转向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 华为:作为科技巨头,华为通过与车企合作,提供全套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线控转向模块。 经纬恒润:专注于汽车电子领域,其线控转向产品已进入国内多家主机厂供应链。

3. 行业集中度较高 根据现阶段市场格局,前五名企业占据了约80%的市场份额,其中博世、采埃孚和捷太格特合计份额超过60%,而国内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但增长潜力巨大。

三、市场占有率分析

根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线控转向模块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

1. 国际企业继续占据领先地位 博世: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预计其市场份额将维持在25%30%之间。 采埃孚:随着更多合作项目的落地,其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20%25%。 捷太格特:凭借其在转向系统领域的专业性,市场份额预计保持在15%20%。

2. 本土企业崛起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将推动其线控转向模块业务快速发展,预计2025年市场份额可达10%左右。 华为:依托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生态优势,华为有望成为线控转向领域的重要玩家,市场份额预计达到8%10%。 其他本土企业:如经纬恒润、均胜电子等,预计合计市场份额将达到10%15%。

3.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随着技术门槛的提高和规模效应的显现,预计到2025年,市场前五名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将超过85%,行业整合趋势明显。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1.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为线控转向模块行业提供了政策红利。

2. 技术进步 线控转向技术的研发难度较高,涉及传感器、算法、软件等多个领域。未来,谁能率先实现技术突破,谁就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3. 市场需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汽车渗透率的提高,线控转向模块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尤其是在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场景中,SBW将成为标配。

4. 成本控制 当前,线控转向模块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中低端车型中的应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低制造成本,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五、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看,中国汽车线控转向模块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际巨头和本土企业共同推动市场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对于本土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在以下方面发力: 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 深化与主机厂的合作,快速实现产品落地;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展望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演进,线控转向模块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标配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中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咨询热线
400-186-9919 18811791343
微信咨询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