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市场调研在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调研报告 > 服务金融 >

2025-2031年中国开放银行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开放银行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服务金融
分享:
复制链接

2025-2031年中国开放银行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开放银行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是指银行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接口,向第三方开发者或合作伙伴开放其金融服务和数据。这种模式允许外部机构访问银行的客户信息、交易记录和其他金融数据(在客户授权的前提下),从而促进创新并为用户提供更...

  • 1950074
  • 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了解机构实力
  • 010-62665210、010-62664210、18811791343、400-186-9919
  • service@cninfo360.com

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著作权,我们从未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代理销售或授权其开展业务咨询。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博研咨询”,及官方网站市场调研在线(www.cninfo360.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博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报告简介

开放银行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是指银行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接口,向第三方开发者或合作伙伴开放其金融服务和数据。这种模式允许外部机构访问银行的客户信息、交易记录和其他金融数据(在客户授权的前提下),从而促进创新并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中国开放银行API行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中国开放银行API市场规模达到约8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3%,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100亿元大关。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以及消费者对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从市场现状来看,中国的开放银行API生态已形成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核心,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互联网平台共同参与的多层次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超过60家银行推出了开放银行相关服务,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合计超过60%。中小型银行也逐渐加大投入力度,试图借助开放银行API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差异化竞争。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电商平台和技术服务商等非银机构正成为开放银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参与者。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头部平台已与多家银行达成合作,利用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场景优势,推动开放银行API的应用落地。专注于提供技术支持的初创企业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这些企业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用户体验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仍面临诸多挑战。数据隐私与安全性问题始终是开放银行API的核心关注点之一。2024年,因数据泄露导致的投诉案件较前一年增加了15%,这表明行业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和监管措施以保障用户权益。不同银行间的技术标准不统一,增加了跨平台协作的难度。部分中小银行由于资源有限,在推进开放银行业务时显得力不从心。展望中国开放银行API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落实,行业的规范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将为开放银行API带来更多可能性。例如,基于AI的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帮助银行更精准地识别客户需求;而区块链技术则有望解决数据共享过程中的信任问题,提高透明度和效率。跨境合作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趋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布局海外市场,这也为开放银行API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到2026年,中国开放银行API的跨境交易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以上,占整体市场的比重接近15%。中国开放银行API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其潜力巨大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风险。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严格的合规管理以及多方协同努力,才能确保这一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博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开放银行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开放银行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开放银行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开放银行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开放银行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开放银行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开放银行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开放银行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开放银行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开放银行相关概述

1.1 开放银行基本介绍

1.1.1 开放银行定义

1.1.2 发展基础条件

1.1.3 模式主体功能

1.1.4 传统模式对比

1.2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进程

1.2.1 银行转型演进

1.2.2 发展阶段历程

1.2.3 发展建设路径

1.2.4 发展建设意义

1.2.5 建设关键难点

第二章2020-2025年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状况综述

2.1 2020-2025年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现状

2.1.1 全球发展历程

2.1.2 国内外发展对比

2.1.3 典型国家比较

2.1.4 具体发展模式

2.1.5 银企合作机遇

2.1.6 程序接口标准

2.2 欧洲

2.2.1 相关政策分析

2.2.2 发展现状分析

2.2.3 数字银行发展

2.3 亚太地区

2.3.1 发展现状分析

2.3.2 发展典型特点

2.3.3 日韩发展状况

2.4 美国

2.4.1 政府监管状况

2.4.2 发展现状分析

2.4.3 发展典型特点

2.4.4 API开发实践

2.5 英国

2.6 新加坡

2.7 澳大利亚

第三章2020-2025年开放银行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程序接口规范

3.1.2 政策监管欠缺

3.1.3 国家政策引导

3.1.4 科技支持政策

3.1.5 银行业发展政策

3.1.6 香港监管政策

3.2 经济环境

3.2.1 宏观经济概况

3.2.2 数字经济规模

3.2.3 金融运行状况

3.2.4 区域金融运行

3.2.5 对外经济分析

3.2.6 投资环境情况

3.2.7 宏观经济展望

3.3 技术环境

3.3.1 API经济格局

3.3.2 技术实现方式

3.3.3 金融科技发展

3.3.4 电子信息产业增速

3.3.5 电子信息设备规模

3.4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1.1.1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1.1.2 网民总体规模状况

1.1.3 城乡网民结构状况

1.1.4 互联网应用发展情况

1.1.5 网络支付用户规模

第四章2020-2025年中国银行业运行状况

4.1 2020-2025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状况

4.1.1 行业主体规模

4.1.2 行业运行状况

4.1.3 账户开立情况

4.1.4 支付系统运行

4.1.5 服务网点规模

4.1.6 海外业务布局

4.1.7 竞争格局变化

4.1.8 转型发展动因

4.2 2020-2025年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状况

4.2.1 总体运行分析

4.2.2 数字化转型需求

4.2.3 5G技术推进转型

4.2.4 开放银行转型意义

4.2.5 开放银行转型路径

4.3 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竞争分析

4.3.1 商业银行面临挑战

4.3.2 商业银行发展契机

4.3.3 商业银行竞争障碍

4.3.4 商业银行竞争策略

4.4 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分析

4.4.1 网上银行业务种类

4.4.2 网上银行发展历程

4.4.3 网上银行市场规模

4.4.4 手机银行交易规模

4.4.5 互联网金融影响分析

4.4.6 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4.4.7 网络银行发展趋势

4.4.8 手机银行发展趋势

4.5 新冠疫情对银行业发展影响

4.5.1 行业总体影响

4.5.2 信贷业务影响

4.5.3 资产质量影响

4.5.4 其他业务影响

4.5.5 助推开放银行

第五章2020-2025年中国开放银行发展状况综述

5.1 2020-2025年中国开放银行总体发展状况

5.1.1 金融生态发展环境

5.1.2 开放银行理念创新

5.1.3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

5.1.4 开放银行发展特点

5.1.5 开放银行业务形式

5.1.6 开放银行客户需求

5.1.7 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5.2 中国开放银行参与主体发展分析

5.2.1 开放银行主体全景

5.2.2 开放银行影响分析

5.2.3 开放银行构建模式

5.2.4 主体竞争合作分析

5.2.5 银企主体合作意义

5.3 开放银行特征的新模式运作分析

5.3.1 开放银行设计构架

5.3.2 API应用流程

5.3.3 技术能力开放

5.3.4 数据共享模式

5.3.5 服务开放模式

5.3.6 平台开放模式

5.3.7 链接层次分析

5.4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模式分析

5.4.1 业务模式创新

5.4.2 发展模式分析

5.4.3 发展模式对比

5.4.4 盈利模式探讨

5.4.5 发展成功要素

5.5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核心能力分析

5.5.1 发展核心能力

5.5.2 开放战略思维能力

5.5.3 生态构建能力

5.5.4 数据资产化能力

5.5.5 科技开发能力

5.5.6 基础运营能力

5.5.7 敏捷组织能力

5.6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难题

5.6.1 行业潜在问题

5.6.2 发展面临挑战

5.6.3 实践存在不足

5.6.4 数据开放难题

5.7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策略与建议

5.7.1 开放银行发展建议

5.7.2 开放银行发展对策

5.7.3 中小银行发展建议

5.7.4 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5.8 中国开放银行政策规范建设建议

5.8.1 建立监管框架

5.8.2 监管规范建议

5.8.3 制定行业标准

5.8.4 建立监管平台

5.8.5 加强行业自律

第六章中国开发银行发展案例分析

6.1 国外开放银行案例分析

6.1.1 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

6.1.2 星展银行(DBS Group)

6.1.3 德国Fidor Bank

6.1.4 韩国Kakao Bank

6.1.5 美国Yodlee

6.2 中国银行

6.2.1 企业概况

6.2.2 经营状况分析

6.2.3 中银开放平台

6.2.4 数字化转型发展

6.3 中国工商银行

6.3.1 企业概况

6.3.2 经营状况分析

6.3.3 开放银行建设

6.3.4 生态体系搭建

6.3.5 API开放平台

6.4 光大银行

6.4.1 企业概况

6.4.2 经营状况分析

6.4.3 开放银行建设

6.4.4 发展探索方式

6.4.5 案例效果分析

6.4.6 风险管理体系

6.5 中信银行

6.5.1 企业概况

6.5.2 经营状况分析

6.5.3 开放银行布局

6.5.4 数字化转型成果

6.6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6.6.1 企业概况

6.6.2 经营状况分析

6.6.3 发展建设状况

6.6.4 开放运营体系

6.6.5 开放银行进展

6.7 四川新网银行

6.7.1 企业概况

6.7.2 经营状况分析

6.7.3 发展策略布局

6.7.4 开放银行案例

6.7.5 数字化运行策略

6.8 中信百信银行

6.8.1 企业概况

6.8.2 经营状况分析

6.8.3 开发银行模式

6.8.4 平台合作项目

6.8.5 合作发展动态

6.9 亿联银行

6.9.1 企业概况

6.9.2 经营状况分析

6.9.3 实践探索经验

6.9.4 开放银行实践

6.9.5 金融连接器

6.10 中国其他银行案例

6.10.1 建设银行

6.10.2 民生银行

6.10.3 江苏银行

6.10.4 兴业银行

第七章2020-2025年中国开放银行与数字银行发展情况

7.1 2020-2025年中国数字银行发展状况分析

7.1.1 数字化转型现状

7.1.2 数字银行特点

7.1.3 银行数字化本质

7.1.4 银行数字化维度

7.1.5 银行数字化痛点

7.1.6 数字化转型路径

7.1.7 数字化机遇与挑战

7.2 2025年疫情对数字银行发展影响

7.2.1 凸显数字银行业务便利优势

7.2.2 凸显数字银行业务普惠特性

7.2.3 引导数字银行业务创新方向

7.3 中国数字银行发展策略

7.3.1 加强客户端服务

7.3.2 提升风控管理水平

7.3.3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7.3.4 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

7.4 中国数字银行转型开放银行发展状况

7.4.1 数字银行转型机遇

7.4.2 数字银行转型案例

7.4.3 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

第八章2020-2025年中国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情况

8.1 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关键技术剖析

8.2 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8.2.1 技术应用现状

8.2.2 应用价值探析

8.2.3 应用关键技术

8.2.4 应用场景

8.2.5 典型产品对比

8.3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8.3.1 应用价值探析

8.3.2 应用关键技术

8.3.3 应用场景

8.3.4 典型产品对比

8.4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8.4.1 应用价值探析

8.4.2 应用关键技术

8.4.3 应用场景

8.4.4 典型产品对比

8.5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8.5.1 金融领域现状

8.5.2 应用价值探析

8.5.3 应用关键技术

8.5.4 应用场景

8.5.5 典型产品对比

8.5.6 交易平台建设

8.5.7 应用发展建议

8.6 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在开放银行中的应用

8.6.1 金融科技应用环节

8.6.2 数据共享技术应用

8.6.3 区块链技术应用

8.6.4 分布式技术应用

8.6.5 人工智能应用

8.6.6 物联网应用

8.7 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的相互发展支持

8.7.1 政策支持指导

8.7.2 企业角色作用

8.7.3 企业合作状况

8.7.4 金融科技机遇

第九章2020-2025年中国开放银行投资分析

9.1 行业投资机会

9.1.1 银行业IT投资规模

9.1.2 各行IT投资规模

9.1.3 金融科技投资规模

9.1.4 金融科技投资领域

9.2 行业投资风险

9.2.1 业务风险

9.2.2 操作风险

9.2.3 合规风险

9.2.4 外部风险

9.2.5 系统性风险

9.2.6 网络安全风险

9.2.7 商业模式风险

9.3 行业进入壁垒

9.3.1 技术壁垒

9.3.2 市场壁垒

9.3.3 人才壁垒

9.3.4 资金壁垒

9.4 行业投资策略

9.4.1 维持低投入现状

9.4.2 扩大业务范畴

9.4.3 提高市场份额

9.4.4 充分把握机会

第十章2025-2031年中国开放银行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0.1 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0.1.1 行业总体经营展望

10.1.2 商业银行发展展望

10.1.3 上市银行发展趋势

10.1.4 中小银行发展重点

10.1.5 金融科技创新融合

10.1.6 信息化发展趋势

10.1.7 银行业营销趋势

10.2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前景与趋势

10.2.1 行业发展机遇

10.2.2 电子账户机遇

10.2.3 服务发展趋势

10.2.4 体系发展趋势

10.2.5 风险与监管趋势

10.2.6 发展模式展望

10.2.7 未来发展趋势

10.3 2025-2031年中国开放银行预测分析

10.3.1 2025-2031年中国开放银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0.3.2 2025-2031年中国金融科技产业营收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

附录二: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规范

图表目录

图表 API分类及标准

图表 行业相关政策

图表 香港开放银行监管历程

图表 商业银行多方向转型突围

图表 中国网上银行发展历程

图表 国内部分银行开放银行发展情况

图表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情况

图表 开放银行发展驱动力

图表 开放银行发展主体全景

图表 中国开放银行合作发展模式

图表 API在开放银行中运作流程

图表 建设银行开放银行管理平台

图表 开放银行数据共享路径

图表 开放银行数据共享模式

图表 开放银行服务模式

更多图表见正文……

精选报告

在线订购
×

报告信息 价格

2025-2031年中国开放银行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报告编号:1950074查看

收货信息

温馨提示

1、您也可以下载《2025-2031年中国开放银行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按订购单里的说明将您的订购信息填写好发送给我们;
2、如有变更,请与我们客服取得联系,联系电话:400-186-9919,联系邮箱:service@cninfo360.com;
3、报告为客户内部参考使用,不得将报告内容进行公开、出版、转让、出售。
下载订购单
提交订单
咨询热线
400-186-9919 18811791343
微信咨询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