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著作权,我们从未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代理销售或授权其开展业务咨询。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博研咨询”,及官方网站市场调研在线(www.cninfo360.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博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大趋势日益明显,智慧农机的应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智慧农机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业市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市场的发展也受到了政府和农机厂商的关注。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智慧农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46.02亿元,增长率为17.3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面临的发展空间同样较大。从行业结构来看,以智能灌溉为主的智能农机产品占比较大,约占总市场份额的40.45%,其次是智能田间作业机械产品,占比较大,约占总市场份额的33.45%,其它智能农机产品市场份额也不小,均达到了20%以上。在智慧农机行业的竞争格局方面,当前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北方企业为主,如:华农机械、河南农机集团、农机联合、北极星农机等,其中,华农机械的市场份额达到了40.2%,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河南农机集团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7.5%,是市场份额第二的企业;农机联合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是市场份额第三的企业;北极星农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2%,是市场份额第四的企业。除了上述几家企业外,中国智慧农机行业的竞争格局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如:南京农机、国联农机、安徽农机等,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小,但是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在某些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对行业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中国智慧农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有较大的空间,行业竞争格局以北方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也在行业内占据一定的份额,技术的不断提升也使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市场前景可期。
博研咨询组织编撰的《2025-2031年中国智慧农机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国智慧农机领域的专业市场研究报告,是智慧农机行业发展忠实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旨在为中国智慧农机行业生产厂家、政府机构、业界专家了解和掌握中国智慧农机发展脉络提供全面参考。
《报告》自2018年开始出版,每年一版,目前已连续7年。博研咨询研究团队持续跟进智慧农机发展历程,总结现状、深化研究、探索规律,《报告》总计11章,从发展概述、发展背景、产业现状、区域分析、重点厂商、案例分析、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通过详实的数据,全面总结和回顾了2023年智慧农机行业的新趋向、新亮点,同时对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为下一步智慧农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建议和未来的展望。
智慧农机是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自动化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农业机械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的农业装备。这些农机不仅能够执行传统的农业任务,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控提供精准的农业解决方案。目前,智慧农机主要应用于农业种植、畜牧业、水产业三个领域,且这三个领域所使用的智慧农机有所不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农机正成为农业领域的一匹黑马,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以北斗、5G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农机装备进军生产一线,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截至2023年底,全国安装北斗终端农机达220万台,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慧农机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和零部件制造商。智慧农机需要各种高精度、高质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如芯片、传感器、电机等,这些都需要由专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商提供。中游主要包括智慧农机装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智慧农机装备制造商是产业链的核心,负责制造各种智慧农机装备,如智能拖拉机、智能插秧机、智能收割机等。系统集成商则负责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导航系统等集成到农机装备上,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下游主要包括农业服务提供商和终端用户。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智慧农机行业发展加快,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目前,我国智慧农机行业主要厂商包括中联重科、北大荒、星光农机、第一拖拉机股份、柳工等,主要分布在湖南、黑龙江、浙江、河南、广西等地。
作为国内知名的研究机构,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提供最具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相信,《2025-2031年中国智慧农机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将为您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战略指导,助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特别说明】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
第一章智慧农机相关概述
1.1 智慧农机相关介绍
1.1.1 概念界定
1.1.2 主要特点
1.1.3 系统组成
1.2 智慧农机多元化服务模式
1.2.1 信息获取类服务
1.2.2 业务办理类服务
1.2.3 决策分析类服务
1.2.4 其他多元化服务模式。
1.3 智慧农机发展优势
1.3.1 生产效率高
1.3.2 机械性能稳定
1.3.3 便于联合作业
1.3.4 推广先进农艺思想
1.4 智慧农机影响分析
1.4.1 农业生产角度
1.4.2 农业经营角度
第二章2020-2025年国际智慧农机行业发展综合分析
2.1 国外农机补贴模式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2.1.1 欧盟农机补贴模式
2.1.2 日本农机补贴模式
2.1.3 印度农机补贴模式
2.1.4 对中国的启示
2.2 国际智慧农机产业发展综合状况
2.2.1 产业发展基础
2.2.2 行业发展动态
2.2.3 企业发展探索
2.2.4 关键技术应用
2.2.5 应用场景聚焦
2.3 国际智慧农机细分市场发展形势
2.3.1 智能化动力机械
2.3.2 智能化作业机械
2.3.3 智能化农机管理
2.4 发达国家智慧农机发展分析
2.4.1 美国智慧农机发展分析
2.4.2 日本智慧农机发展分析
2.4.3 韩国智慧农机发展分析
第三章2020-2025年中国智慧农机行业发展背景深度解析
3.1 2020-2025年农业机械市场运行情况
3.1.1 农业机械化基本介绍
3.1.2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阶段
3.1.3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特点
3.1.4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3.1.5 农业机械市场规模分析
3.1.6 农业机械市场竞争格局
3.1.7 农业机械专利技术格局
3.1.8 农业机械行业投融资状况
3.1.9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3.2 2020-2025年智慧农业行业发展综述
3.2.1 智慧农业基本介绍
3.2.2 智慧农业发展优势
3.2.3 部分国家发展现状
3.2.4 智慧农业市场规模
3.2.5 智慧农业发展主要挑战
3.2.6 智慧农业投融资情况
3.2.7 智慧农业发展重点
3.2.8 智慧农业发展趋势
第四章2020-2025年中国智慧农机发展环境分析
4.1 经济环境
4.1.1 宏观经济概况
4.1.2 农业运行情况
4.1.3 工业运行情况
4.1.4 固定资产投资
4.1.5 宏观经济展望
4.2 政策环境
4.2.1 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2.2 农业相关发展规划分析
4.2.3 农业机械有关政策汇总
4.2.4 智慧农业有关政策汇总
4.2.5 乡村振兴战略
4.2.6 智能制造规划
4.3 社会环境
4.3.1 城乡居民收入
4.3.2 城镇化水平
4.3.3 第一产业就业情况
4.3.4 土地流转改革
4.3.5 粮食安全贡献
4.4 技术环境
4.4.1 北斗 智慧农机
4.4.2 5G 智慧农机
4.4.3 AI 智慧农机
4.4.4 互联网 智慧农机
4.4.5 智能农机技术路线
第五章2020-2025年中国智慧农机行业发展深度分析
5.1 中国智慧农机行业发展总况
5.1.1 产业发展定位
5.1.2 产业发展必要性
5.1.3 科研创新情况
5.1.4 产业发展阶段
5.1.5 发展现状分析
5.1.6 主要技术介绍
5.1.7 发展模式案例
5.1.8 企业布局动态
5.1.9 应用价值分析
5.2 中国智慧农机细分市场发展态势
5.2.1 智能化动力机械
5.2.2 智能化作业机械
5.2.3 智能化农机管理
5.3 中国智慧农机大数据平台建设
5.3.1 农业大数据基本介绍
5.3.2 智慧农机大数据应用
5.3.3 智慧农机大数据平台介绍
5.3.4 智慧农机大数据平台建设意义
5.3.5 智慧农机大数据平台建设对策
5.4 中国智慧农机发展存在的问题
5.4.1 乡村发展维度
5.4.2 林业发展维度
5.4.3 安全生产隐患
5.4.4 监督管理缺陷
5.5 中国智慧农机发展对策建议
5.5.1 提升智能水平措施
5.5.2 振兴乡村发展策略
5.5.3 推进林业发展策略
5.5.4 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5.5.5 安全监督管理对策
第六章2020-2025年中国智慧农机产业重点区域布局分析
6.1 黑龙江省
6.1.1 产业发展基础
6.1.2 发展形势分析
6.1.3 产业发展意义
6.1.4 产业发展重点
6.1.5 产业发展挑战
6.1.6 产业发展建议
6.2 江苏省
6.2.1 产业发展基础
6.2.2 产业发展现状
6.2.3 产业发展动态
6.2.4 重点企业布局
6.2.5 人才培养分析
6.2.6 典型地区发展
6.2.7 产业发展问题
6.2.8 产业发展对策
6.3 湖南省
6.3.1 产业发展特色
6.3.2 产业园区建设
6.3.3 产业发展规划
6.3.4 产业发展瓶颈
6.3.5 产业发展措施
6.4 福建省
6.4.1 产业应用现状
6.4.2 应用推广建议
6.4.3 应用前景分析
6.4.4 产业发展展望
6.5 其他地区
6.5.1 山东省
6.5.2 山西省
6.5.3 上海市
6.5.4 广东省
第七章国际智慧农机领域典型企业运营分析
7.1 久保田株式会社
7.1.1 企业发展概况
7.1.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7.2 迪尔股份有限公司(De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