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著作权,我们从未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代理销售或授权其开展业务咨询。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博研咨询”,及官方网站市场调研在线(www.cninfo360.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博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数字能源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对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它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升能源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数字能源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数字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中国数字能源市场规模已达到约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储能技术和能源互联网是主要的增长驱动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虚拟电厂以及基于区块链的能源交易等新兴领域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从市场现状来看,智能电网建设是中国数字能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超过70%的电网实现了智能化改造,覆盖范围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环节。这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还显著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电时间。例如,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项目,将数亿个传感器连接到电网中,为实时监测和优化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分布式能源系统正在快速普及。特别是在光伏和风电领域,得益于成本下降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选择安装分布式发电设备。2024年中国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80GW,占全国新增光伏装机总量的60%以上。储能技术作为分布式能源的重要补充,也在同步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锂电池储能占比超过70%,成为主流解决方案。能源互联网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通过整合多种能源形式(如电力、天然气、热力等),能源互联网能够实现跨区域、多能互补的协同效应。中国已在多个城市试点推进综合能源服务项目,预计未来几年内将逐步推广至全国范围。随着5G网络的普及,能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从而推动更高效的能源资源配置。展望中国数字能源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8%左右。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能源数字化转型,并设立了一系列具体目标,例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在技术创新方面,人工智能算法将在能源预测、负荷管理和故障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区块链技术则可能改变传统能源交易模式,使点对点能源共享成为现实;而量子计算的引入或将彻底革新复杂能源系统的优化问题。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氢能、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也将与数字能源深度融合,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行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数据安全问题,由于数字能源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如何确保网络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标准体系不完善,不同厂商之间的设备兼容性较差,限制了系统的整体效能。人才短缺,尤其是既懂能源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数字能源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凭借庞大的市场需求、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未来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通过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中国数字能源企业也将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博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数字能源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数字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数字能源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数字能源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数字能源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数字能源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数字能源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数字能源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数字能源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数字能源的相关介绍
1.1 数字能源技术分析
1.1.1 数字能源技术的定义
1.1.2 数字能源技术的优势
1.1.3 数字能源技术的关键
1.2 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分析
1.2.1 能源数字化的体系架构
1.2.2 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1.2.3 能源数字化转型的目的
1.2.4 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1.2.5 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分析
1.3 数字能源与碳中和的关系
1.3.1 碳中和政策战略分析
1.3.2 数字技术助力碳减排
1.3.3 数字技术赋能降碳场景
第二章2020-2025年中国数字能源发展环境分析
2.1 数字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2.1.1 产业链全景图
2.1.2 产业发展阶段
2.1.3 产业发展回顾
2.1.4 产业发展规模
2.1.5 产业发展增速
2.1.6 经济增长贡献
2.1.7 产业结构优化
2.2 能源行业运行状况
2.2.1 中国能源供给状况
2.2.2 中国能源消费现状
2.2.3 中国能源投资情况
2.2.4 能源发展政策解析
2.2.5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2.3 数字能源相关政策
2.3.1 新能源建设发展获得政策支持
2.3.2 2025年能源工作重点任务
2.3.3 能源数字化相关利好政策
2.3.4 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2.3.5 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
第三章2020-2025年数字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3.1 全球能源数字化发展综况
3.1.1 能源数字化市场发展概况
3.1.2 能源数字化技术典型应用
3.1.3 能源数字化市场规模预测
3.1.4 能源数字化未来发展趋势
3.2 中国数字能源行业发展综况
3.2.1 数字能源行业发展背景
3.2.2 数字能源行业发展条件
3.2.3 数字能源行业发展优势
3.2.4 数字能源行业发展重点
3.2.5 数字能源产业发展图谱
3.2.6 数字能源产业规模状况
3.3 中国数字能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3.4 中国数字能源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3.4.1 行业发展痛点
3.4.2 产业发展对策
3.4.3 政策发展建议
3.5 疫情影响下数字能源发展挑战及对策分析
3.5.1 发展挑战分析
3.5.2 应对策略分析
第四章2020-2025年中国数字能源发展重点——智能光伏
4.1 智能光伏建设背景分析
4.1.1 光伏发电的能源地位
4.1.2 光伏产业的发展特点
4.1.3 光伏产业的出口规模
4.1.4 光伏产业的竞争格局
4.1.5 光伏产业的发展对策
4.1.6 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
4.1.7 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
4.2 智能光伏发展状况分析
4.2.1 智能光伏产业链结构
4.2.2 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
4.2.3 智能光伏产业发展重点
4.2.4 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4.3 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规划
4.3.1 规划制定背景
4.3.2 行业发展目标
4.3.3 重点规划任务
4.3.4 规划实施保障
第五章2020-2025年数字能源发展重点——智能储能
5.1 智能储能产业发展背景
5.1.1 储能产业概述
5.1.2 储能项目规模
5.1.3 储能发展特征
5.1.4 储能成本分析
5.1.5 储能应用场景
5.1.6 储能应用现状
5.1.7 储能投资现状
5.2 智能储能产业发展综况
5.2.1 智能储能系统的内涵
5.2.2 智能储能系统的特征
5.2.3 智能储能产业竞争格局
5.2.4 智能储能企业融资动态
5.3 数字储能系统发展分析
5.3.1 数字储能系统的价值
5.3.2 数字储能系统的特点
5.3.3 数字储能系统的架构
5.3.4 数字储能系统的应用
第六章2020-2025年中国数字能源发展重点——绿色数据中心
6.1 绿色数字中心建设背景分析
6.1.1 数据中心建设规模
6.1.2 数据中心需求特点
6.1.3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6.1.4 区域建设格局分析
6.1.5 硬件成本构成分析
6.1.6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6.2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状况分析
6.2.1 数据中心能耗状况分析
6.2.2 数据中心能耗构成情况
6.2.3 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政策
6.2.4 绿色数据中心发展名单
6.2.5 绿色数据中心发展重点
6.2.6 绿色数据中心发展原则
6.2.7 供电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6.3 数据中心节能技术及系统改造
6.3.1 建筑与建筑热工节能改造
6.3.2 信息系统节能改造
6.3.3 通风及空调系统节能改造
6.3.4 电气系统节能改造
6.3.5 能耗管理系统建设
6.4 数字能源柜应用分析
6.4.1 应用产品的实现
6.4.2 应用特点分析
6.4.3 应用价值分析
第七章2020-2025年中国数字能源发展重点——综合能源服务
7.1 综合能源服务的内涵及本质
7.1.1 综合能源服务基本内涵
7.1.2 综合能源服务技术体系
7.1.3 综合能源服务核心本质
7.1.4 综合能源服务的关注点
7.2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综况
7.2.1 主要业务分析
7.2.2 发展意义分析
7.2.3 系统形态选择
7.2.4 示范项目汇总
7.2.5 区域发展特点
7.2.6 人才建设状况
7.3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发展状况
7.3.1 市场主体分析
7.3.2 市场客体分析
7.3.3 市场发展特征
7.3.4 细分市场分析
7.3.5 市场规模潜力
7.4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7.4.1 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7.4.2 企业发展问题分析
7.4.3 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7.4.4 运营模式应用策略
7.4.5 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第八章2020-2025年数字能源的创新支柱分析
8.1 大数据技术行业
8.1.1 大数据技术基本内涵
8.1.2 大数据产业链结构
8.1.3 大数据主要衍生业态
8.1.4 大数据应用于能源生产
8.1.5 大数据应用于能源消费
8.1.6 大数据应用于能源调度
8.2 云计算技术行业
8.2.1 云计算技术的定义
8.2.2 云计算的基本分类
8.2.3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
8.2.4 能源云体系架构分析
8.2.5 云技术应用于能源规划
8.3 5G技术行业
8.3.1 5G技术基本内涵
8.3.2 5G技术应用领域
8.3.3 5G电力应用架构分析
8.3.4 5G在能源行业的应用
8.3.5 5G能源应用案例分析
8.4 人工智能技术行业
8.4.1 人工智能的基本内涵
8.4.2 人工智能的主要分类
8.4.3 人工智能的基本特征
8.4.4 人工智能的应用优势
8.4.5 人工智能在能源系统的应用
8.4.6 人工智能在能源服务中的应用
8.5 区块链技术行业
8.5.1 区块链技术基本定义
8.5.2 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分类
8.5.3 区块链产业链结构层次
8.5.4 能源区块链的应用价值
8.5.5 能源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第九章2020-2025年地区数字能源布局分析
9.1 深圳市数字能源示范区建设布局
9.1.1 建设背景分析
9.1.2 发展目标分析
9.1.3 重点任务分析
9.1.4 保障措施分析
9.2 云南大理数字能源建设布局情况
9.2.1 总体建设概况
9.2.2 建设布局特点
9.2.3 未来发展重点
9.3 浙江省数字能源管理平台项目建设
9.3.1 项目建设内容
9.3.2 项目建设动态
9.3.3 项目建设意义
9.4 其他地区数字能源建设布局
9.4.1 山东数字能源交易中心增资扩股
9.4.2 福建评选数字能源优秀案例
9.4.3 福州市数字能源项目签约
第十章年数字能源典型企业分析
10.1 电力企业布局数字能源
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0.3 上海科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10.4 伊戈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0.5 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6 其他企业
10.6.1 江苏安靠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6.2 上海国轩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6.3 深圳市英可瑞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10.6.4 三峡电能数字能源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10.6.5 易事特数字能源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第十一章2020-2025年数字能源企业案例——华为
11.1 华为企业发展综况
11.1.1 企业发展概况
11.1.2 主要业务范围
11.1.3 企业竞争实力
11.1.4 未来前景展望
11.2 华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11.2.1 营业收入情况
11.2.2 业务分部运营
11.2.3 区域分部运营
11.3 华为数字能源布局
11.3.1 数字能源产品
11.3.2 数字能源公司
11.3.3 数字能源业务
11.3.4 创新布局重点
11.3.5 产业合作布局
11.3.6 数字能源战略
11.4 华为数字能源投资项目
11.4.1 项目基本概况
11.4.2 项目特点分析
11.4.3 项目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数字能源行业投融资状况及前景趋势预测分析
12.1 数字能源行业投融资分析
12.1.1 融资动态分析
12.1.2 融资阶段分析
12.1.3 资本投资特点
12.1.4 资本投向领域
12.1.5 典型投资事件
12.2 数字能源相关投资机会点分析
12.2.1 智能电网
12.2.2 虚拟电厂
12.2.3 数字化能源平台
12.3 数字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2.3.1 发展条件充分
12.3.2 整体发展前景
12.3.3 行业发展趋势
图表目录
图表 能源管理的瓦特流及比特流
图表 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创新
图表 能源数字化体系架构
图表 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图表 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
图表 数字经济产业链全景图
图表 数字经济的四个发展阶段
图表 数字经济的演变
图表 2020-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
图表 2020-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与GDP增速
图表 2020-2025年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
图表 2020-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内部结构
图表 2025年我国能源总生产量
图表 2025年度全国累计发电装机
图表 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情况
图表 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情况
图表 2025年中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能源消费总量情况
图表 2025年中国能源行业投资与利润情况
更多图表见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