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著作权,我们从未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代理销售或授权其开展业务咨询。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博研咨询”,及官方网站市场调研在线(www.cninfo360.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博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新能源配储是指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配置储能装置,以平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提高电能质量和电网稳定性,并增强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通过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力供需平衡优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国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5亿千瓦,其中光伏和风电分别占比60%和40%。新能源配储的比例持续上升,2024年全国新能源配储规模达到25GW/50GWh,同比增长超过80%,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区域分布来看,西北地区凭借丰富的风光资源成为新能源配储的主要市场,占总规模的45%,而东部沿海省份则因用电负荷集中和政策支持,也成为重要增长点。中国新能源配储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技术驱动的特点。一方面,锂离子电池仍然是主流储能技术,占据市场份额的90%以上,但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也在加速商业化进程。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的推广,新能源配储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系统(EMS)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对新能源配储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0GW的目标。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激励措施,包括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强制配储比例要求,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成本问题,尽管储能技术的成本逐年下降,但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经济性仍有待提升。技术和安全问题,大规模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收益模式尚不清晰,影响了投资积极性。展望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全国新能源配储规模将达到60GW/120GWh,复合年增长率超过40%。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技术进步,储能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新型储能技术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将为储能创造更多盈利机会,推动行业向更加成熟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完善,该行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质的飞跃,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报告导读: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电网建设和消纳机制相对滞后,“弃风弃光”问题日益凸显,新型储能被视为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的重要手段,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多个地区出台新能源强制储能政策,拉动新能源配储装机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24年末,新能源配储累计投运总装机24.23GW,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等省份,总装机均在1GW以上。2024年新能源配储新增装机13.10GW,同比增长58%。截至2024年,新能源配储主要储能时长为2h、4h,合计占新能源配储总能量的93%。全国共计274座新能源配储电站运行满1年,装机在0.5MW~5MW之间的电站33座,装机在5MW~100MW之间的电站232座,装机在100MW及以上的电站9座。新能源配储能利用率低,2024年中国新能源配储平均利用率指数32%,比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但整体来看,中国新能源配储平均利用率指数远低于独立储能的52%、工商业配储的65%。行业发展正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不得向新能源不合理分摊费用,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标志着“新能源强制配储”正式宣告落幕,强制配储政策的取消短期内将对新型储能的装机带来一定冲击,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基于此,依托博研咨询旗下新能源配储行业研究团队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并结合多年调研数据与一线实战需求,博研咨询推出《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本报告立足新能源配储新视角,聚焦行业核心议题——变化趋势(怎么变)、用户需求(要什么)、投放选择(投向哪)、运营方法(如何投)及实践案例(看一看),期待携手行业伙伴,共谋行业发展新格局、新机遇,推动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
观点抢先知:
发展背景: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电网建设和消纳机制相对滞后,“弃风弃光”问题日益凸显,2025年1-6月,全国平均弃风率6.6%,弃光率5.7%,较2024年有所提升。新型储能被视为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的重要手段,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相关政策:此前多地出台新能源强制储能政策,2025年2月,发改委、能源局下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标志着“新能源强制配储”正式宣告落幕,行业发展正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
装机规模:近年来,在“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配储装机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24年末,新能源配储累计投运总装机24.23GW,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等省份,总装机均在1GW以上。2024年新能源配储新增装机13.10GW,同比增长58%。
时长分布:截至2024年末,新能源配储主要储能时长为2h、4h,合计占新能源配储总能量的93%,主要系此前许多地区出台政策要求新能源配储时长不低于2小时,西藏、内蒙古等部分地区要求时长在4小时以上。
利用水平:新能源配储能利用率低,2024年中国新能源配储平均利用率指数32%,比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但整体来看,中国新能源配储平均利用率指数远低于独立储能的52%、工商业配储的65%。
发展建议: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行业顶层设计,明确新能源配储参与市场的方式、确定新能源配储的调用方式、加强系统友好型电站技术研究,从而推动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相关内容节选:
【特别说明】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
第一章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综述
1.1 新能源配储行业定义及分类
1.1.1 行业定义
1.1.2 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1.1.3 行业主要商业模式
1.2 新能源配储行业特征分析
1.2.1 产业链分析
1.2.2 新能源配储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3 新能源配储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
(2)新能源配储行业生命周期
1.3 最近3-5年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1.3.1 赢利性
1.3.2 成长速度
1.3.3 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1.3.4 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1.3.5 风险性
1.3.6 行业周期
1.3.7 竞争激烈程度指标
1.3.8 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二章新能源配储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2.1 新能源配储行业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1.1 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2.1.2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2.1.3 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2.2 新能源配储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2.1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2.2 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2.3 产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3 新能源配储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3.1 新能源配储产业社会环境
2.3.2 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2.3.3 新能源配储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4 新能源配储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4.1 新能源配储技术分析
2.4.2 新能源配储技术发展水平
2.4.3 行业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章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运行分析
3.1 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1.1 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阶段
3.1.2 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3.1.3 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3.2 2020-2025年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现状
3.2.1 2020-2025年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市场规模
3.2.2 2020-2025年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分析
3.2.3 2020-2025年中国新能源配储企业发展分析
3.3 区域市场分析
3.3.1 区域市场分布总体情况
3.3.2 2020-2025年重点省市市场分析
3.4 新能源配储细分产品/服务市场分析
3.4.1 细分产品/服务特色
3.4.2 2020-2025年细分产品/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
3.4.3 重点细分产品/服务市场前景预测
3.5 新能源配储产品/服务价格分析
3.5.1 2020-2025年新能源配储价格走势
3.5.2 影响新能源配储价格的关键因素分析
(1)成本
(2)供需情况
(3)关联产品
(4)其他
3.5.3 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产品/服务价格变化趋势
3.5.4 主要新能源配储企业价位及价格策略
第四章我国新能源配储所属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4.1 2020-2025年中国新能源配储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4.1.1 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4.1.2 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4.1.3 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4.1.4 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4.2 2020-2025年中国新能源配储所属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4.2.1 我国新能源配储所属行业工业总产值
4.2.2 我国新能源配储所属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4.2.3 我国新能源配储所属行业产销率
4.3 2020-2025年中国新能源配储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4.3.1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4.3.2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4.3.3 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4.3.4 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五章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供需形势分析
5.1 2020-2025年新能源配储行业供给分析
5.2 新能源配储行业区域供给分析
5.3 2020-2025年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需求情况
5.4 新能源配储行业下游客户分布格局
5.5 各区域市场需求情况分布
第六章新能源配储行业产业结构分析
6.1 新能源配储产业结构分析
6.1.1 市场细分充分程度分析
6.1.2 各细分市场领先企业排名
6.1.3 各细分市场占总市场的结构比例
6.1.4 领先企业的结构分析(所有制结构)
6.2 产业价值链条的结构分析及产业链条的整体竞争优势分析
6.2.1 产业价值链条的构成
6.2.2 产业链条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6.3 产业结构发展预测
6.3.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政策分析
6.3.2 产业结构调整中消费者需求的引导因素
6.3.3 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市场定位
6.3.4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
第七章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产业链分析
7.1 新能源配储行业产业链分析
7.1.1 产业链结构分析
7.1.2 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
7.1.3 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7.2 新能源配储上游行业分析
7.2.1 新能源配储产品成本构成
7.2.2 2020-2025年上游行业发展现状
7.2.3 2025-2031年上游行业发展趋势
7.2.4 上游供给对新能源配储行业的影响
7.3 新能源配储下游行业分析
7.3.1 新能源配储下游行业分布
7.3.2 2020-2025年下游行业发展现状
7.3.3 2025-2031年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7.3.4 下游需求对新能源配储行业的影响
第八章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渠道分析及策略
8.1 新能源配储行业渠道分析
8.1.1 渠道形式及对比
8.1.2 各类渠道对新能源配储行业的影响
8.1.3 主要新能源配储企业渠道策略研究
8.2 新能源配储行业用户分析
8.2.1 用户认知程度分析
8.2.2 用户需求特点分析
8.2.3 用户购买途径分析
8.3 新能源配储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第九章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竞争形势及策略
9.1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9.1.1 新能源配储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现有企业间竞争
(2)潜在进入者分析
(3)替代品威胁分析
(4)供应商议价能力
(5)客户议价能力
(6)竞争结构特点总结
9.1.2 新能源配储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
9.1.3 新能源配储行业集中度分析
9.1.4 新能源配储行业SWOT分析
9.2 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竞争格局综述
9.2.1 新能源配储行业竞争概况
(1)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竞争格局
(2)新能源配储行业未来竞争格局和特点
(3)新能源配储市场进入及竞争对手分析
9.2.2 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竞争力分析
(1)我国新能源配储行业竞争力剖析
(2)我国新能源配储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
(3)国内新能源配储企业竞争能力提升途径
9.2.3 新能源配储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十章新能源配储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
10.1 企业一
10.1.1 企业概况
10.1.2 企业优势分析
10.1.3 产品/服务特色
10.1.4 公司经营状况
10.1.5 公司发展规划
10.2 企业二
10.2.1 企业概况
10.2.2 企业优势分析
10.2.3 产品/服务特色
10.2.4 公司经营状况
10.2.5 公司发展规划
10.3 企业三
10.3.1 企业概况
10.3.2 企业优势分析
10.3.3 产品/服务特色
10.3.4 公司经营状况
10.3.5 公司发展规划
10.4 企业四
10.4.1 企业概况
10.4.2 企业优势分析
10.4.3 产品/服务特色
10.4.4 公司经营状况
10.4.5 公司发展规划
10.5 企业五
10.5.1 企业概况
10.5.2 企业优势分析
10.5.3 产品/服务特色
10.5.4 公司经营状况
10.5.5 公司发展规划
10.6 企业六
10.6.1 企业概况
10.6.2 企业优势分析
10.6.3 产品/服务特色
10.6.4 公司经营状况
10.6.5 公司发展规划
第十一章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行业投资前景
11.1 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市场发展前景
11.1.1 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市场发展潜力
11.1.2 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11.1.3 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1.2 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1.2.1 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趋势
11.2.2 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市场规模预测
11.2.3 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行业应用趋势预测
11.2.4 2025-2031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1.3 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供需预测
11.3.1 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供给预测
11.3.2 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需求预测
11.3.3 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配储供需平衡预测
11.4 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
11.4.1 市场整合成长趋势
11.4.2 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
11.4.3 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
11.4.4 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
11.4.5 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
第十二章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12.1 新能源配储行业投融资情况
12.1.1 行业资金渠道分析
12.1.2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12.1.3 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12.2 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行业投资机会
12.2.1 产业链投资机会
12.2.2 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12.2.3 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12.3 2025-2031年新能源配储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
12.3.1 政策风险及防范
12.3.2 技术风险及防范
12.3.3 供求风险及防范
12.3.4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
12.3.5 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
12.3.6 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
12.3.7 其他风险及防范
第十三章新能源配储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13.1 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13.2 对我国新能源配储品牌的战略思考
13.3 新能源配储经营策略分析
13.4 新能源配储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十四章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
14.1 新能源配储行业研究结论
14.2 新能源配储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14.3 新能源配储行业投资建议
14.3.1 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14.3.2 行业投资方向建议
14.3.3 行业投资方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