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著作权,我们从未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代理销售或授权其开展业务咨询。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博研咨询”,及官方网站市场调研在线(www.cninfo360.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博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2024-2030年中国生态城市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生态城市,也称生态城,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的逐步升级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的日渐喧嚣,生态城市成为世界各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旧有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国内外双重压力的驱使下,中国对于生态城市的关注也从专家学者的理论探索迅速升温至政府倡导的建设实践层面。
**年**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研究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政策建议、指标体系、示范技术等工作,引导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年**月,中国生态城市排行榜单发布,深圳市、广州市、上海市、北京市等位居前列。随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开始将“宜居、可持续、和谐”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无论是能源消耗还是碳排放总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都将明显上升,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只有发展生态城市,才能使中国可持续地推进城镇化成为现实。
**年**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十三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将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到“十三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
第一部分 第1章 生态城市介绍
第一节 生态城市的相关定义.
第二节 中国构建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 发展篇
第2章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相关资料分析.
第二节 建设现状分析.
第3章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影响因素
第一节 行政体制.
第二节 经济发展.
第三节 城市文明.
第四节 城市管理.
第三部分 投资篇
第4章 生态城市投资规模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 2024-2030年全球投资规模及预测.
第二节 2024-2030年我国投资规模及预测.
第5章 生态城市在高科技方面的潜在使用以及市场投资趋势
第一节 高科技方面的潜在使用.
第二节 市场投资趋势.
第6章 生态城市前瞻性考虑及分析
第一节 绿色节能方面.
第二节 基础交通方面.
第三节 信息物流方面.
第四节 市场前景预测.
第7章 生态城市相关方面分析
第一节 数字城市.
一、数字城市的定义.
二、数字城市规划.
三、数字城市规划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移动城市.
第三节 智能城市.
第8章 2024-2030年中国生态城市行业企业投资价值分析
第一节 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投资方向预测.
第三节 投资热点预测.
第四节 投资机会预测.
第五节 投资效益预测.
第四部分 规模篇
第9章 全球生态城市建设规模分析
第一节 巴西库里蒂巴生态城市现状.
第二节 伯克利生态城市现状.
第三节 阿德莱德生态城市现状.
第四节 马尔默生态城市现状.
第五节 北九州生态城市现状.
第六节 新加坡生态城市现状.
第10章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模分析
第一节 我国生态城市市场分析.
一、2024年我国生态城市规模现状.
二、2024年我国生态城市需求结构分析.
三、生态城市行业下游行业剖析.
(一)城市规划:.
(二)生态农业:.
(三)基础建设:.
(四)电子信息产业:.
四、2024-2030年我国生态城市行业市场前景展望.
第二节 2024年我国生态城市行业规模分布.
第五部分 城市生态建设篇
第11章 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第一节 北京建立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一)生态城市理论的提出背景.
(二)北京生态城市理论的提出.
(三)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二、建设生态城市是解决北京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北京生态城市建设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一、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二、北京生态城市建设能力现状评估.
三、能力评估结果分析.
第三节 难度较大的环境问题分析及预测.
一、自然条件限制山区森林覆盖率.
二、颗粒物污染治理难度大.
三、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幷存.
四、水资源危险长存,地下水大量超采.
第四节 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与基本原则.
二、生态城市建设基本框架.
三、生态城市建设重点行动领域.
第12章 广州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第一节 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在城市建设中的优势.
一、减少城市化对农田的侵占.
二、减少环境污染.
三、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四、作为仓储用地有着天然的优势.
五、增强城市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功能.
第二节 广州生态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和计划.
第三节 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第四节 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和谐发展的解决途径分析.
一、对地下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和适宜性评价.
二、注意对地质环境的保护.
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第13章 武汉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第一节 水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一、水生态系统对城市的影响.
二、城市发展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水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第二节 水生态系统问题分析.
一、中心城区湖泊及主要排水渠污染、淤积严重.
二、湖泊与江河之间缺乏有效的连通和互动.
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四、滨水区建设与保护起步较晚.
五、水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存在结构性矛盾.
第三节 武汉生态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一、转变思路,高起点做好规划.
二、谋定而动,着力付诸实施.
三、制定规则,加强政策引导.
四、转变观念,大力发展回圈经博研咨询::西安市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
图表目录
图表 1:城市化与生态化相关关系.
图表 2:2019-2024年北京市城市化与生态化耦合分析.
图表 3: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能力总体水平.
图表 4: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能力发展的典型时段分析.
图表 5:广州地区基岩断裂构造图.
图表 6:地下空间开发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分类.
图表 7: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
图表 8:社会安全计算公式.
图表 9:三个城市的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的具体指标.
图表 10:三个城市的综合评价.
略……



